掃墓,是中華民族於清明時節的傳統習俗,相傳源自春秋時代晉文公寒食節,每年到了清明時節,家家戶戶會到郊外歷代祖墳上,進行清掃、祭祀。
清掃
通常這是掃墓一開始最麻煩且費事的工作,由於經過了一整年,墳墓上會長出許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。除非是新一代有專人定期清掃管理的花園公墓,不然每次掃墓都會看到一片新的叢林出現在祖先墳墓上,所以要好好進行:
• 除草
• 清掃
• 整理
[编辑] 擺放祭品
• 食物:基於寒食節的傳統,為了紀念介之推,所以擺放的食物為冷食,這天,人民一般不開火煮飯,只能吃冷食,傳統上會擺以下的東西。
o 潤餅:又叫春捲,祭祀的時候,放置好作潤餅的餅皮和內餡材料,內餡都是蔬菜(但近年來也有人放少許的肉)。
o 草粿:
• 紙錢:
o 金紙:燒給神靈用。(圖一)
o 銀紙:也叫冥紙,燒給祖先。(圖二)
1. 拜龍神:有少數人會先拜龍神,請求龍神保護祖墳風水、龍脈的吉祥。有些人不會拜。(圖三)
2. 再拜土地公:請求土地公保護祖墳的安全完好,土地公負責墳墓的安全,拜土地公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事。(圖四)
3. 最後祭祖:跟祖先溝通。(圖五)
其實這也是掃墓最重大的用意:中國傳統士族家庭觀念重,為了維繫長久家族的優良傳統,來承先啟後,祖先去世後仍然在天上監看子孫的表現行誼,透過清明掃墓,後代子孫向祖先報告自己成就,確實不辱祖先教誨,祖先也才能保佑後代子孫。
[编辑] 共進午膳
1. 大約十到二十分鐘,是神靈們的用膳時間。
2. 神靈完膳後,才是人類用餐的時間,這時就是拿潤餅起來吃,或是吃草粿。
[编辑] 燒紙錢
燒紙錢之前都要作折紙錢的動作,這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完全燃燒,圖中白色煙霧即未完全燃燒之碳氫化合物
1. 先燒給土地公接下來這年的薪金(金紙)。
2. 最後燒給祖先零用錢(銀紙)。
[编又稱跪紙,是離開祖墳前,幫祖墳修繕的象徵,作法是在祖墳上把「墓紙」,地毯式平均地用小石頭壓在祖墳的各角落上。
辑] 掛紙
iblog; 1:14 PM